- 北京林业大学yl6809永利
各基层班级:
北京林业大学“梁希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校内选拔赛,自1999年开赛以来,已经成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品牌。今年是我校建校70周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培养创新驱动型人才,进一步提升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科创氛围,拟举办第十三届北京林业大学“梁希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北京林业大学委员会、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北京林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处
协办单位:各学院团委(团总支)
承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科技协会
“梁希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设组织委员会及筑梦导师团,负责大赛的组织工作及作品评审工作。筑梦导师团由组委会聘请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构成。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共青团北京林业大学委员会。
二、竞赛主题
传承奋进七十载,科创筑梦新时代
三、参赛要求
(一)参赛资格
凡我校2023年6月1日前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均可以团队形式报名(不含在职研究生、成人教育类学生)。
(二)参赛方式
个人报名: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凡作者总人数超过3人或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团队报名: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原则上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8人,每个选手参赛团队不超过5个。复赛开始后,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人员添加。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三)作品分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限本科生报名)
理学类:电子、环境科学、生物科学、数学、信息等。
工学类:包装、城规、工设、环境工程、机械、计算机、交通、建筑、林化、木工、生物工程、食品、土木、自动化等。
农林学类:草业、林经、林学、水保、园林、资环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社会调查报告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3.科技发明制作
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4.专项赛道
竞赛下设“红色征程”、“自然教育”两个专项赛赛道,申报“梁希杯”主体赛事的项目不可同时申报专项赛。
(1)“红色征程”专项赛道
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以青年服务社会为导向,开展各项理论研究、社会调查、公益服务等。面向中国之治的宏伟实践,追寻发展足迹、感受时代脉搏,形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实效性的作品。
(2)“自然教育”专项赛道
以鹫峰森林公园或本校园为设计对象,征集自然教育基地规划方案或自然教育课程设计方案,对标教育部印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服务自然教育营地资源开发和自然教育活动普及,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开展创新设计。
(四)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2023年7月1日前两年内(即2021年7月1日—2023年7月1日)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且以下三类作品不在申报范围内:
A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
B 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
C 往届挑战杯省市级及以上竞赛的获奖作品
2.申报材料要求
作品申报书要求:作者按要求填写基本情况、作品内容、实施方案、特色与创新等,并由全体作者签署承诺书。申报书将作为初审资格评审的依据。
作品要求:申报材料须为中文。发表作品为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者,要将汉语文本附于申报书后。论文格式详见附件4。
自然科学类参赛作品:限本科生报名。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学术论文不超过8000字,调查报告不超过15000字;
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已成型的发明制作,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必要的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也可一同附上;
专项赛道:同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
四、赛程安排
(一)组织动员与申报阶段(2022年12月)
1.赛事启动
举办北京林业大学第十三届“梁希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启动仪式,组建评审委员会“筑梦导师团”。各学院面向本科生、研究生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赛事,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赛。
2.作品申报
参赛者将电子版作品申报书(附件2)及汇总表(附件3)提交至邮箱bjfuemkx@163.com。
(二)申报审查阶段(2023年1月)
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根据作品申报书创新性、可行性、研究价值等多维度评审,结合报名条件筛选确认入围资格名单,并予以公示。
(三)网络评审阶段(2023年2月)
参赛作者根据作品申报书内容,参照作品要求开展实践研究。各团队须于2023年2月15日前完成作品创作并提交至竞赛组委会,提交方式另行通知。网络评审采用线上PPT答辩方式举行,包含5分钟展示与3分钟评委提问环节。根据评委打分确定入围决赛名单,并予以公示。
(四)作品培育与优化阶段(2023年2月—3月)
组委会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营,邀请行业专家开展通用培训和专题培训。以科学思维培养与训练、文章撰写方法、科技发明制作分享、学术创新沙龙、科技名人讲堂等为重点开展项目。
(五)总决赛答辩阶段(2023年3月下旬)
竞赛组织委员会将组织答辩展示,入围终审的队伍经作品优化后,决赛采用线下PPT答辩方式开展,包含5分钟展示与3分钟评委提问环节。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出最终获奖作品,并予以公示。
五、评审奖励
(一)奖项设置
竞赛主赛道作品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专项赛设专项优胜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两个学历层次作者的各等级作品获奖数与入围评审作品比例基本一致。
在校内“梁希杯”中选拔出的团队将参加首都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待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公布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现金奖励。
(二)优秀组织奖
根据学院积分评选优秀组织奖3个,积分计算方式为团体总分与学院班级数之比。团体总分计算详见章程(附件1)。
(三)优秀指导教师奖
对获得“梁希杯”获奖作品的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六、报名方式
(一)报名阶段
各报名团队填写电子版申报书及汇总表(详见文末附件二、附件三)并于12月25日17:00前发送至bjfuemkx@163.com,邮件主题为:“第十三届梁希杯+作品名称”,文件命名为:“梁希杯+作品名称+申报书/汇总表”
注:“梁希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最终解释权在竞赛组委会,未尽事宜详见附件1章程。
联系人: 乔 智 62336145
王嘉薪 15844851231
李文嘉 15296997836
共青团北京林业大学yl6809永利委员会
2022年12月6日